夏天的傍晚,最适宜在姚江边漫步了,可以领略霓虹灯下迷人的古镇夜景,聆听古朴典雅的优美旋律,品尝让人流连忘返的美食……
“吹牛喽!吹牛喽!”突然,耳边传来一声声清脆的吆喝声。好奇心切的我不由自主地循着吆喝声往前走去。
吆喝声是从一家卖糖人的小摊上传来的,此时那里已围了不少人。我扒开人群,凑近一看,摊主是个慈眉善目的老爷爷。只见他不紧不慢地戴上手套,边搅拌锅里熬得浓稠的糖边冲着我说:“吹牛喽!小朋友要不要来吹大牛?”我在学校里可是个小有名气的“吹牛大王”,此时的我真想一显身手。
只见老爷爷不紧不慢地拿竹棒从锅里挑起一块变软的糖,一边用双手反复揉搓,一边一本正经地说:“吹牛要看火候,不然牛皮要破的噢!”当老爷爷将手里的糖揉得有了韧性后,他便迅速拉出一条细细的小尾巴,以手代刀一下子切断了拉长的那一截糖,立马要我凑上前去对着管子往里吹气,并嘱咐我必须和他相互配合,我一边吹他一边要捏出小牛造型。不就吹气嘛,简单!得意洋洋的我鼓着腮帮子,使出全身的力气拼命地吹,全然忘记了老爷爷的话。只听耳边一声脆响,鼓起的小牛炸了个大窟窿,“牛”肚子吹破了。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用力过猛,有点得意忘形了。
“没事,没事。”老爷爷安慰我说,“一般来我这里的小朋友,总是要带去两头牛,第一头牛叫‘响牛’,以声夺人,第二头牛叫‘挺牛’,以型夺人,咱俩汲取‘响’牛的经验,来个‘挺’牛的造型咋样?”我顿时信心大增,眼里放着跃跃欲试的光,聚精会神地盯着老爷爷娴熟的动作。当他再一次切断那一截细长的牛尾巴时,我早已用嘴轻轻叼住,缓慢地吹着气,生怕一个不小心牛皮又吹破了。这一次,我清晰地看到老爷爷用那双灵巧的手,在慢慢鼓起的小圆中捏出了一头牛,瞬间又长出了牛头、牛耳朵、牛气冲天的鼻子和四只意气奋发的牛蹄……当我还沉浸在老爷爷精湛的手艺绝活中时,一头神采奕奕的“牛”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眼前了。原来这就是吹“牛”,而且是一头“挺”牛。我小心翼翼地接过老爷爷手中的“挺牛”,别提有多神气了。
看着这头来之不易的“挺牛”,我早就忘记了这只是一个凹了牛造型的糖人。老爷爷的“吹”牛功夫可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日复一日的反复打磨练成的,他以精湛的技艺为我们展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。此时此刻,我更加敬佩这些手艺人了,感觉握在手里的糖更甜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