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文一:家乡的风俗习惯
作者:徐欣霖,小学六年级
在我的家乡,武汉,外婆或奶奶们会在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这天煮鸡蛋。煮鸡蛋要用荞菜煮。一锅荞菜煮鸡蛋浓浓满满的香味,让我坐不住,围着外婆转,外婆说荞菜煮鸡蛋吃了不头痛,而且还有个传说。传说有一天神医华佗去采药,不巧遇上了一场大雨,他到户村民家避雨。那位村民患有严重的头痛病,当时正发作,一会儿疼得上蹿下跳,一会儿又不断呻吟。好心的华佗他采回一把荞菜为他煮鸡蛋,村民连吃了三个鸡蛋后,头痛竟然奇迹般地好了。
今天,外婆也要给我煮鸡蛋。阳光明媚。外婆一大早就扯回一捆荞菜。好奇心强的我早已扮演起了小跟屁虫,那一捆荠菜一点也不像野菜.反而是娇嫩的。它上头顶着小小的五个花蕾,散发着淡淡的、清甜的香。我又把玩起它的叶片儿了,它细细的绿茎上长得竞是心形的叶!见我把玩它的叶,外婆笑着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:“哟!瞧见没?外婆那样爱你,把叶儿都变形爱心了咧!"我却认真起来,这是万物有灵吗?连一片小叶儿都告诉我外婆很爱我呢!
外婆温和地说:“你不是爱玩这个荞菜么?我教你煮鸡蛋吧!"真是我求之不得的好差事,我连忙用力点头,高兴得狠狠亲了外婆一下。外婆更是笑着满脸菊花纹。她教我把一把荞菜盘成窝状,洗净根部的泥,又拿出几枚鲜鸡蛋,加入水后等开就可以啦!
30分钟后鸡蛋彻底煮好了揭锅盖,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扑面而来,鸡蛋已经成淡淡的绿色。外婆盛上了一颗鸡蛋和一碗荞菜汤给我。鲜香的鸡蛋配上清甜汤汁,真是美味绝伦。这何尝只是美食,这是外婆的味道啊!
我爱三月三荠菜煮鸡蛋这个风俗,更爱外婆!这个风俗里饱含了外婆的对所有传统节日的重视,让我觉得这是暖意融融的春日里最美好的一天。
作文二:家乡的春节风俗
作者:张茗皓,小学六年级
武汉,是一个美丽的,热闹的,火热的城市,它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。“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”。是啊,对于每个“老武汉”来说,可能真正意义上的过年,是阴历上的年,而不是现在的元旦,它只是元旦没有一点儿年味。
武汉的春节,从冬至起就开始准备了。在我们家,刚到冬至那一天,我上学路上就会看到,那原来挂着衣物的晒衣架上挂满了红通通的腊鱼腊肉。它们在太阳光的映射下,瘦肉红得像晶莹的玛瑙,肥肉白得像温润的和田玉。一条条,一块块,挤在一起倒显得有几分可爱,几分神气。
终于盼到了春节,(日记作文www.keNei.nEt)大家十分喜爱我们家的腊鱼腊肉,对炸圆子也是赞不绝口。
炸圆子不仅寓意团团圆圆,做法也并不难。只是把鸡蛋、鱼肉、五花肉、小葱、和生姜全部剁碎,充分的搅拌均匀,再放油锅一炸便好。据说,年前必须赶做完上百个圆子,为年夜饭做准备。有时大人们忙不过来,便让我们也来打下手,做一些打鸡蛋等简单的小事。炸圆子同北京的饺子一样,都算是过年才能吃到的“好东西”。一般大人们在炸圆子的时候我们就在一旁等着,等炸好第一锅就会拿起筷子把圆子像串糖葫芦一样串起来起,吃了一串又一串。以至于有时还没到吃年夜饭的时间,便已然吃饱甚至吃撑。但从初一开始一直吃到十五再好吃的东西一经这么折腾,至少我见了不会再对它妄动食指。话虽这样说,但到了第二年,自己淡忘了被圆子支配的恐惧后估计是另一回事了。
年夜饭上最后一道大菜是一盘红烧鲤鱼,我看得垂涎三尺,正要下手时,爷爷制止了我,说:“你先别动,这年夜饭上的鱼可是有讲究的,你看年夜饭上有全鱼,不就寓意着来年有“全余”吗?你要动了一筷子,那咱家来年就没“全余”了”,我听了连连点头。
其实武汉的春节还有许许多多的习俗,如拜石神,拜天公,拜财神等等。这些习俗无一不展现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,无一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,真希望今后能把这些好的习俗保留下来,让以后能多一些“年味”。
作文三:家乡的过年风俗
作者:娄译夫,小学六年级
我的家乡在湖北钟祥,这里一直保留着传统文化的风俗,令我印象最深的风俗是过年的舞狮表演。
大年初一,天气特别好,空气是那么的清新,天空也如此蓝,让我好想高歌一曲,表达我满心的愉悦。镇上早就锣鼓冲天,热闹非凡,还不停发出咚锵咚锵的声音,我兴奋地飞奔向人群,走近后,发现大家自觉地戴着口罩,可是疫情还是挡不住人们对习俗的热爱,里三层外三层全是人,我想钻进去探个究竟,可谁也不让谁,于是我爬上了不远的土坡,伸长脖子看表演,站在高处才发现,原来是热闹非凡的盛大舞狮表演。
看到舞狮,我不禁想到关于它的传说。话说在汉帝时,西域大月氏进贡了一头金毛狮子,使者扬言朝野,若是有人驯服了狮子,便继续向汉朝进贡,否则断绝邦交。汉章帝先后找了三个驯狮人,均未成功。后来狮子发狂被宫人打死,宫人为了避免责罚,于是将狮子皮剥下来,由宫人兄弟披皮扮狮,在大会上骗过了使臣,连皇帝都信了,这件事很快传到老百姓那儿,于是后来大家用模仿狮子表演来表达逢凶化吉的祝愿。
在人群中,一共两只狮子、八根柱子和一个球,狮子们摇晃着脑袋,随锣鼓声的节奏欢乐的左右摇摆,非常可爱,它们全身金色鳞片,在阳光下闪闪发光。那狮子头真精致,眼睛睁得圆溜溜,鼻子上还有两个小毛球,爪子毛茸茸的跟真的一样。
站在高处始终不过瘾,看到人群侧面有个小缺口,赶忙凑到跟前,果然成功挤进去,其中一头狮子突然向我冲过来,把我吓了一大跳,一屁股坐到地上,大伙儿都开始笑,欢乐的气氛更加浓烈了,当我回过神来,它又扬长而去,只见那狮子前肢跃起,跳到了柱子上,并张开它那血盆大口,咬住红绣球,咬球的狮子向另一只狮子摇摇头,晃晃脑,得意洋洋。受到挑衅的狮子退了几步,有点胆怯,乡亲们看了则不依了,大声叫喊“上啊,搞什嘛兹”。只见退后的狮子一跃而起,也站到柱子上,大伙儿以为它们要开始激烈的打斗了,可没有想到,它们居然玩起了传球,狮子们让整条街都沉浸在欢声笑语中。
有趣的舞狮表演,就是家乡的风俗,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场表演,它还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,吉祥如意的寓意,让过年的氛围更浓了,这让我内心深处佩服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。
作文四:武汉春节的习俗
作者:夏一诺,小学六年级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,我的家乡就是那个“英雄城市”——武汉。只记得前段时间人们总说着过年,现在再回头看看,愕然发现年已经过去很久了,不由地感叹:“时间过得真快啊!”
除夕的前几天,爸爸每天都会盯着沙发发一回儿呆。两天后,我实在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,问爸爸:“您为什么每天都盯着沙发看?是哪里脏了吗?”爸爸低下头,看着我:“在爸爸小时候,武汉几乎所有人家在腊月二十四日这天会‘打扬尘’。你知道‘打扬尘’是什么意思吗?就是用鸡毛掸子或是木棍把沙发套、床垫里的灰尘打出来,这可是一项重体力活呢!当时还有一句顺口溜,‘扬尘早,春来早。福星多,灾星少’。只可惜现在……”“只可惜现在我们住的不是那种平方大院了,根本没有地方供我们干这种活,只能用吸尘器吸。”妈妈抱着干衣服从阳台走出来,抛下一句话。爸爸叹了口气,摇摇头,回房间里去了。他们的一席话,让我来了兴趣,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体验一下这种乐趣呢。
除夕那天,奶奶很早就起了床,煨上了排骨藕汤,她说这可是武汉人民待客的最高礼仪。刚给汤锅开火,奶奶就嘱咐我看好锅里的汤,转身下楼买菜去了。一小时后,奶奶拖着一大袋子菜回来了,洗过手消过毒后,立马系上围裙,开始洗菜、淘米、解冻肉类、准备餐盘,我们都插不上手。最后还是妈妈待不下去了,拿过菜盆洗菜去了。准备工作做好后,就开始炖甲鱼啦!只见奶奶像施法术似的,往锅里撒了各种调料,接着盖上盖子,静等“奇迹”发生。没过一会儿,在我的卧室里就能隐约闻到从厨房飘出的香味了。
中午十一点左右,叔叔婶婶来吃团圆饭了刚坐下拿起筷子,叔叔就问我:“小夏,你知道为什么桌上有一道‘不能吃的观赏鱼’吗?”我自信地回道:“这条鱼可是要留到正月初三以后才能吃,它可寓意着年年有余呢!”小时候因为嘴馋想提前吃“观赏鱼”,我可是挨了一筷子呢,这怎么能不知道!
晚上,奶奶把中午剩下的饭菜热了一下,大家就这样吃了。八点整,爸爸准时打开电视,一家人围坐在沙发上,边吃着零食边看春晚节目,舒服极了!那一晚,全家守岁到了十二点,才慢慢起身回房睡觉。
大年初一早上,大家又都早早地起床,提上赠礼,出门去拜访亲戚,每个人好像都不困,都很兴奋、开心。
这样的热闹、喜庆的气氛,到正月十六才慢慢削弱。渐渐地,生活又恢复了正常。
作文五:家乡的风俗作文
作者:李讷言,小学六年级
“节分端午自谁言,万古传闻为屈原。”
端午原是南方人拜祭龙祖的节日,但因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江自尽,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屈原的念日。
但对于我这个“吃货”来说端午节最重要的当然是包粽子、吃粽子了!初学喊妈妈的小孩子,会出门叫的士的大孩子,嘴巴下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,提到粽子,谁不是闻到了淡淡的粽叶香和吃起来软软糯糯的口感呢。把糯米、五花肉、香菇,蛋黄用粽叶紧紧地用白线绑在一起,那小巧精致,绑得松紧有致的,有棱有角一是妈妈包的。我呢,角上还看得到白白胖胖的糯米,白线凌乱松挎一定是我包的。主要是糯米舀进粽叶时,粽叶没有卷牢固,捆绑时两个手无法协调。别看包粽子,那可不是件容易的活。我刚开始包的时候粽叶总是“不听话”动不动就破了,妈妈看着我总是面带微笑说:“不着急,慢慢来”说着说着,就帮着绑了起来,有了妈妈的帮助粽叶“听话了”。看着妈妈认真的样子,两手摆动协调、表情一丝不苟,白线松驰有度。我开始独立包了,我似乎明白了干什么事只要认真,就没有办不成功的。看看一个个的粽子包成功了,心里高兴极了,但是听妈妈说还要五个十个捆在一起。为什么要几个捆在一起?因为煮好已后要挂起来用凉水冲一下,这样口感会更好一些。凉水下锅煮了,让它们在锅中尽情的跳舞,单看它那跳舞的样儿,再闻闻锅中的香味,就已经让人垂涎欲滴了,何况是,打开粽叶热腾腾的糯米上露出了黄里透红的咸蛋黄和粒粒牛肉粒。
我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,粽叶散发着清香,咸而不腻的糯米,吃起那个美味令人的百吃不厌。粽子它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,又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。当然粽子不仅是美味佳肴食品,还可以用来作交往的礼品。
端午日,人们吃了午饭以后就会去东湖看赛龙舟,比赛还没开始湖两岸早已是人山人海,围的水泄不通,人们一个个兴高采烈,喜气洋洋好像过年一样。一声枪响,一条条又长又窄,两头高高翘起,绘着红色长线的龙舟像箭一般的射出了,选手们卯足劲划了起来。每个舟都有一名鼓手,龙舟鼓手是龙舟的“灵魂,不仅是指挥,还是把握速度的人,要快要慢全靠鼓手。看着激动人心的比赛,我也仿佛身在其中。
每年端午节,即便是过了好长一段时间,我还是回味无穷。每每想起端午节吃着香糯可口的粽子,看着龙舟赛,都会想起爱国诗人屈原,都会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。
作文六:家乡的春节风俗
作者:吴可凡,小学六年级
武汉的炸鱼丸、藕荚,北京的腊八粥,河南的馍……一系列民俗都会让人想起热闹的春节,每个地方的民俗活动都不一样,南充也不例外。
年前的几天,大店里人流如潮,小店里接踵摩肩,似乎要挤倒收银台,大家都争着买年货。不但如此,家家还要挂出腊肉、腌香肠。我们家的窗口有一层防盗网,每当过年时都挂满了外婆腌制好的食物,一层层的香肠和腊肉重叠在一起,好似一堵腊肉墙。
塞上满嘴的腊肉香肠,转眼就到了大年三十。除夕那晚守岁是必须的。傍晚的时候全家人就聚到一起吃年夜饭,饭后一边聊天一边看春晚,好不热闹,小孩子们最盼望的当然是12点钟的鞭炮。当零点新年的钟声敲响时,鞭炮声也在这一刻响彻云霄。各种各样的鞭炮应有尽有,有飞天类、旋转类、喷花类、烟雾类,让人眼花缭乱。每当这时我都在楼下放鞭炮,手中抓着几大把烟花棒,兜里装上一小袋子甩炮,左手烟花棒还冒着五颜六色的火花,右手已经卯足了劲往远处丢甩炮,忙得不亦乐乎。“啪”地一声响,甩炮落地,鞭炮声伴随着新年的钟声,迎接新一年的到来。
关于除夕还有一段传说呢。相传在遥远的古代,深山老林中有一只长相面目狰狞,令人畏惧的怪兽,被人称作“夕”。它头上长有四支角,身上却只有一只脚,每到年底就跑到村里吃人。村民们十分害怕夕兽,不敢与之抗衡。村里有个叫做“年”的小孩,他对夕十分了解,知道夕害怕红色,于是向村长提议在每家大门的门框上贴红底黑字的对联,使其不敢入内。当夕靠近村庄时就点燃竹子,竹子爆炸发出巨大的响声,对夕起到震慑的作用。村长采纳了年的意见,在这一天吓退了夕,人们为了纪念这天,就把这一天就称作“除夕”。现在人们把从除夕开始的半个月这段时间都称之为“过年”。
除夕过了就是大年初一。新年第一天不能扫地,为什么呢?因为扫地会把财运扫走。这一天还要登高,希望能步步高升,在山顶烧香祈福,祈祷新的一年能万事顺意。大年初二是上坟的日子,准备一点酒菜,放一串鞭炮,在坟前缅怀已逝的亲人,也算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团圆。
春节在正月初六就基本结束了,大年初七大人们上班,孩子们也要开学了,一切又恢复到平常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