损 益——读《儒林外史》有感
古语言: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。”但读了吴敬梓的《儒林外史》后,方知万物皆有双面,有好处便也有坏处,读书亦如此,乃双刃剑也,如善读之,则可医愚;若误读之,则更添愚。
读书,便要善读,要明确读书的目标与价值。读书,从根本论自为善事。但在《儒林外史》中,太多士子文人,如周进,沉迷于封建科举,将读书视为光宗耀祖,升官发财,追名逐利的垫脚石与敲门砖,只将读书作为一种工具,如此读书,心不重视,格局又小,只读死书,死记硬背四书五经,不知夫子微言大义,且思维呆板至极,丝毫不会灵活运转,言周进乃一呆秀才,不为过也。士人们不能正视读书的价值与目标,即便进学,也只是朝廷的走狗鹰犬,怎可成为国家栋梁?若像范希文这般少时即有读书报国、心忧天下之志,像周总理这般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,可以典范称之。
读书应是一个愉快且缓慢的过程,不可带有功利性,为某一目的便急功近利。书中说得好:“人生南北多歧路,将相神仙,也要凡人做。”功名本为身外之物,若为功名而读书,为芝麻大小的官职而急功近利地读书,更是大错特错。读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《儒林外史》中,例如范进之流,便是为了功名而急功近利的读书,被吹捧为可作天下之至文,却连鼎鼎大名的苏东坡却也不知何许人也,岂不荒谬哉?从来都是十年寒窗,面壁十年或悬梁刺股苦读书,从未听闻过读书可以一步登天的。“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”,读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是一个需要用心去享受的过程。
读书善读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善用。列位,书中匡超人本是一个善良淳朴、孝亲敬长、勤苦好学的好青年,但寒窗苦读后,初有成就便不能善用学问,将自己的初衷抛到九霄云外。见利忘义,背友求荣,胆小怕事,堕落为一个猪狗不如的败类,令人叹惋。可见,善用学问尤为重也,若空有学问而不会用,便像一把举世无双的宝剑,到了一个三岁的小屁孩手中,不仅不能杀敌取胜,反而会伤其自身,遗祸无穷。像包拯、海瑞等名臣,是善学亦善用之人,如此他们才成为一代名臣,流芳百世。善用亦重如泰山也。
书,双刃剑也。成败与否,关键在于如何读,又如何用,若善读又善用,书则益也;若少其任一,书则由益变损也。让我们一起学习读书,去拥抱未来,展望明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