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诗经》:人心中的“战争”
深刻的思想就像铁钉,一旦钉在脑子里,什么东西也没法把它拔出来。
——题记
脍炙人口的《诗经》反映了周王朝的历史,但是其部分篇目仍源于民间,对于映照周王朝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状况也是非常深入的。
我印象最深刻的,非西周的战争莫属。然而,此“战争”非彼战争,它不仅仅指字面意义上的两军交战,还有人们心中的“战争”,这种战争是永不停止的。
西周末年到春秋时期,是历史上著名的战乱年代。《诗经·魏风·硕鼠》就诞生于此时。我本极为疑惑,《诗经》竟会为偷食粮食的老鼠收录一首诗歌吗?当我的眼睛扫视着:
硕鼠硕鼠,无食我黍!三岁贯女,莫我肯顾……
无数只肥头大耳、贪得无厌的老鼠在啃食粮食的场景,在我眼前浮现着。但紧接着我眼前却是几个戴着官帽带着士兵的大臣,他们搜寻每一个角落,把所有能吃的东西都带走了。心生疑惑的我终于明白:这硕鼠吃的不是粮食,而是底层劳动人民的命根!这就是当时疯狂剥削人民的统治阶级的原型啊!《硕鼠》所言:
乐土乐土,爰得我所。乐国乐国,爰得我直。乐郊乐郊,谁之永号?
无数平民百姓敬畏硕鼠而移居别处,确实极有讽刺之意。
“天涯静处无征战,兵气销为日月光。”也许军队之间的战争会停止,但人心的战争几时曾休?若论人心的“战争”,《郑风·将仲子》是有一定地位的:
将仲子兮,无逾我里,无折我树杞。
岂敢爱之?畏我父母。
仲可怀也,父母之言亦可畏也。
三句“岂敢爱之”极为生动地写出少女向意中人焦急的解释、生怕引出误会的样子,道出的却是少女心中数不清的无奈与思念。谁知她心中朝朝暮暮对仲子的牵挂?她是否时刻在翘首盼望着仲子会出现在墙头呢?但是诗中三个“亦可畏也”,将其心中理性与情感的冲突描绘得淋漓尽致。我眼前现出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女,微皱的眉头背后却是她又爱又怕、战战兢兢的小心翼翼。
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更言:“钻穴隙相窥,逾墙相从,则父母、国人皆贱之。”一个“钻”字,可见情人如此的小心翼翼,而一个“贱”瞬间数尽了社会对于恋爱婚配的严苛。
但人心中的“战争”远不止此,周王朝最无情的社会矛盾,莫过于四个字:男尊女卑。《卫风·氓》中以婚姻为背景所阐释的周朝重男轻女的思想,让我感触最深:
桑之未落,其叶沃若。于嗟鸠兮,无食桑葚。于嗟女兮,无与士耽。士之耽兮,犹可说也。女之耽兮,不可说也。
男人沉溺于爱情,犹可解脱,女子一旦坠入爱河,则无法挣离!字里行间满是婚后妇女,对年轻的姑娘们的劝告和对自己将青春付之一炬的悔意。
但此篇并不仅只有这一点让我欣赏,在第四、五段中,有一个比喻,让我眼前一亮:
桑之未落,其叶沃若,桑之落矣,其黄而陨。
拿桑树的叶子比喻结婚前后的女子,从叶盛到叶落,即为女子年龄的日渐增长,还有时光的推移,更是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。
看到这里,我不禁疑惑,为何西周社会会有这样的思想呢?是因为那时男人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,是一家中唯一能接受教育的人,能得到先进的知识吗?但让我觉得可笑的是,这种“先进”的知识,却教导他们如此不先进的思想:男尊女卑。
但是这真的只是那个时代所特有的面貌吗?这真的只是由于教育不平衡所导致的现象吗?答案不是绝对的。社会的发展情况会决定人们的思想,但是那种代代相传的植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的思想,在当今社会仍普遍存在:有多少家庭生了第一个女儿之后取名为招娣、来娣的?有多少家庭荒废姐姐的前途来为弟弟铺路的?
我们不能赞扬这种思想,但过去的事情也往往能给我们许多启示,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会迷失方向。从《小雅·小旻》中,我悟出作者忧国忧民却又回天乏术的“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”,在《小雅·白驹》中,我又读懂了主人的热情又真诚的“絷之维之,以永今朝”。无论如何,历史的车轮仍在滚滚向前,而在我心中,《诗经》人心中的“战争”定是最美丽的那段车辙。
赵丽萍老师点评:
战争诗是《诗经》中极具典范意义的诗歌类型之一,它以描写周人的战争生活和抒发因此而生发的情感体验为主,这种独创的主题,泽被后世,源远流长,研究者甚众。我们的嘉轩同学却独辟蹊径,关注周人心中的“战争”——阶级矛盾、社会矛盾和家庭矛盾折射出的种种心理活动,解读深刻,却又娓娓道来,犹如曲径通幽,时而只闻流水潺潺,时而豁然开朗,又见柳暗花明,跟着她一起倾听劳动与爱情、战争与徭役、压迫与反抗、风俗与婚姻……在《诗经》中浅浅吟唱。愿你在她的文字中也读出自己的感悟,愿《诗经》的墨香能浸润每位读者的精神,经久弥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