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段时间,我有机会更深层地理解《论语》这本书。在与同学们交流之后,我似乎体会到了《论语》除了文学意义之外的内涵。
《论语》告诉我们“如何做人”。做人和做学问是不同的。做学问也许还能在纸上做,做人却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。读教人做人的书,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读而不是仅仅在纸上读,到故纸堆中去寻找疑问的解答。举例其中两点:“仁:爱人。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。它是孔子社会***、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,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,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。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“有教无类”,春秋时代学在官府,孔子首开私学,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,均可来受教。仁体现在***上是强调“德冶”,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,孔子把仁引入礼中,变传统“礼治”为“德治”,他的“德治”无疑是对“礼治”的继承和改造。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,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,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。“义”:原指“宜”,即行为适合于“礼”。孔子以“义”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、行为的道德原则。我国的外交政策治理,也是“仁义”的集中表现。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,中国秉承“仁义”救援曾经侵略我国的日本。中国坚持“仁义”帮助曾经在我国汶川地震时伸出援手的巴基斯坦,意大利。尽管,我们也刚刚经历一样的危机,却因儒家思想的影响,使我国如今勇于担当,在世界面前成为领跑者。
《论语》中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,好好琢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