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然而然,静听花落——读《论语》有感
大家好!今天我分享的是一篇阅读《论语》的随笔——《自然而然,静听花落》。
提及“朝圣”,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、跋涉着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壮观情景。在浩瀚的中华文明史中,也有一位圣人令后人膜拜、神往。他就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孔子。其思想泽被后世,如日出日落、春种秋收一般朴素自然,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《论语》,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,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。相传,宋朝名相赵普死后,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《论语》,所以后世有“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”之说。
星河汤汤,时光永是流驶,无声也无痕。
岁月悠悠,沧海亦为桑田,有形亦有迹。
老去的是年轮,不老的是朴素的真理。生而为人,“饭疏食、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!”简单恬静,自得其乐,此为自然而然之乐。
《论语·阳货》中有这样一则对话——子曰:予欲无言。子贡曰:子如不言,则小子何述焉?子曰:天何言哉?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。天何言哉?其大意为:“孔子说:我想不说话了。子贡问:您如果不说话,那我们学生该记述什么呢。孔子回答说:天说什么呢?四季照样运行,万物照样生长,天说了什么了吗!”“天何言哉?天何言哉?”其实,无言亦为自然而然之美。
人心即是宇宙,人作为万物之灵,又怎么可以不去体会自然的道理?“天”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,人生于天地之间,心存敬畏,方能恒久。今天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,何尝不是人类急功近利的结果?就像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,我们每个人要思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。人类要幸福,需要基本物质条件的满足,更需要内心的安定和环境的美好。若只追求物欲,只会让人性步入堕落的深渊。合乎自然之道,亦为自然而然之理。
泱泱华夏,文化基因令世人瞩目。
浩浩神州,精气神韵让万众震撼。
因为我们有孔子,有庄子,有诸子百家,有汉赋,有唐诗宋词元曲,有明清小说。
屈原的汨罗江、陶渊明的三径田园、李白的清酒诗篇、陆游的塞上长城、文天祥的许国丹心、林则徐的义利观……它们随着历史的洪流滚滚而来,滋养着傲岸而儒雅的中国文化精神,润泽着每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。理想的大厦巍然屹立,熠熠生辉,此为自然而然之道。
儒士们明知“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”,明知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”。但还是要积极入世,不负韶华不负己,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,他们在“穷”和“达”之间寻找到了人生的定位,达到生命的自然平和。此为自然而然之和。
此时,庚子之疫渐渐褪去,山河无恙,人民康安。一缕缕阳光照彻心间,馨香而温暖!
此刻,和风漾漾,春衫飘飘,阳光和煦,岁月静好。我体会到了孔子及弟子“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”的快乐,简单而从容。
“天何言哉?天何言哉?”一切无需多言,自然而然,静听花落,方得始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