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我反战,及时止恶----读《希特勒的男孩》有感
初读这本书,带给我的只有震撼,它无声无息的打动了我。阿尔伯特是德国一个地区指挥官的儿子,他被要求来到这所军校,学习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军官,毕业后被父亲送进军队。
阿尔伯特在这里接受着洗脑式的教育,学校的一切都让他感到窒息。他看见因为尿床被教官反复羞辱的同伴,看见因为父亲一声令下被射杀的儿童战俘,而他们只是一群不知所措,手无寸铁的孩子。同行人一枪枪精准的打在他们瘦小的身板上,继而倒在洁白的雪地里。阿尔伯特慌张的用绷带一圈圈缠在伤口上,嘴里不停念叨着...雪下的纷纷扬扬,轻轻落在沾满鲜血的旧棉袄上,又落进孩子的眼睛里,渐渐消融。血往外冒着,孩子盯着他的眼睛说谢谢,接着死在他父亲的枪下。
他目睹这一切,在雪地里嘶喊。
他拿起手中的笔,写下对这场杀戮的控诉。
他小声但坚定的念出,教官高声将他喝住。
他被赶出教室,同伴们沉默着目送他离开。
清晨的冰面下,他缓缓地放开那条绳子,任自己沉向湖底。
“我曾经想将世界从恶人手中拯救出来,但现在我发现自己变成了恶人中的一员。”当他颤抖着说出这句话时,又是何种痛苦呢?
战争带来了什么?我想是人性的泯灭。指挥官父亲宁愿有一个糊里糊涂死在战场上的儿子,也不敢他揭露那黑暗幕布,挑战权威。
读到末尾,只能叹息他生在了那满目疮痍的年代。以至于让热爱文学的少年用一支笔,一条生命去控诉眼前的残酷世界。
他沉入水底,遁入静寂。然而水有微澜,只是不知这涟漪是否能在同伴,教官,父亲的心头荡起...当然,并没有。因为父亲对儿子的评价是:“他太软弱了。”
尽管阿尔伯特是一个虚构人物,我依然敬佩他。“软弱”的他勇敢地写下对丑恶事物的控诉,抨击一切的杀戮与私欲。毫无疑问,此时的他,俨然是一名战士。
“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,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。”
阿尔伯特用生命控诉恶人,却没有回应。或许这就是时代的悲哀吧。
时值二战胜利75周年,今日的我们,不仅应该缅怀致敬先辈保家卫国付出的血泪,也应该以审视角度去看待轴心国犯下的罪债,并且思考警惕当下。战争是为了利益,却葬送了生命。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励精图治,走好正确的道路,为建设祖国而贡献自己的蓬勃青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