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的作文1000字

作者:江怡睿 时间:2021-06-05

2008年04月10日,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赞扬兵马俑道:“人类遗产,中华之光。”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西安,是一个隐藏了2000多年的奇迹。

1974年,当地的农民在打井时,无意中挖出了一些陶俑碎片,后来,大量的士兵俑被发现,立刻震惊了全世界。这就是被称为“世界第八大奇迹”的秦始皇兵马俑。

先前,历代都以人殉葬为主。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,出现以俑殉葬,即用陶俑、木俑等来代替人殉。“俑”的本意就是人殉,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,“俑”便成了墓葬中陶塑、石雕、人像的专有名词。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,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。秦俑之所以在规模、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,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,还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开。(选自《百度百科》)

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,三坑呈品字形排列。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,呈长方形,坑里有8000多个兵马俑,四面有斜坡门道。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,称二号坑与三号坑。

另外还有一个四号坑,结合史籍,有学者认为四号坑有坑无俑,只有回填的泥土,是因为秦末农民起义等原因未建成。

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,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,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。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,柱上置横木,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,棚木上铺一层苇席,再覆盖黄土,从而构成坑顶,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。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。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.2米。陶俑、陶马放进俑坑后,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,门道内用夯土填实,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。(选自《百度百科》)

走到一号坑旁,上千个步兵俑纵队横队排列整齐,大部分为步兵,只有少部分是牵马的。他们是手握兵器,整装待发。上千个陶俑面貌神态各不相同,服装头饰随身份不同而各不相同,有似乎只有十几岁的稚嫩士兵,也有年老的将军。据说刚入土时,这些陶俑是彩色的,色彩非常逼真,由于几千年的土壤破坏,现在看到的,已经完全是黄土的颜色了。很难想像这些是陶俑,看起来似乎就是二千多年前的一支军队,突然遭遇重大变故被冻结于此,一直尘埋地下而已。也不知道这人来人往的游客是否会惊了他们的梦?是否会损害他们守护秦始皇陵的职责?这两千年后不熟悉的一切是否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不适应?当夜深人静,游人散尽时,他们是否也会轻声交谈他们今日的困惑?

这么逼真的陶俑,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?陶俑制作大体可分为四步:第一步先用泥塑成俑的大型(粗胎或初胎);第二步是在俑大型的基础上,进行第二次复泥并加以修饰和细部刻划;第三步是将单独制作的头、手和躯干组装套合在一起,完成陶俑的大型。制成的陶俑大型一般是在阴干后放进窑内焙烧的,焙烧的温度约为1000℃。俑烧成出窑后,再一件件绘彩,最终完成陶俑的制作。

兵马俑彩绘工序复杂,手法多样,着色讲究,充分显示了彩绘的层次和质感,使雕塑与彩绘达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。其过程过于复杂,在此就不多赘述了。陶俑、陶马彩绘严格模拟实物,但在色调的掌握上以暖色为主,很少使用冷色。红、蓝、绿等色调的使用,巧妙地表现出秦军威武。

兵马俑是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,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荣耀和骄傲!身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努力学习,成为中国的骄傲!

上一篇 下一篇
优秀日记大全
开学日记
生活日记
学生日记
心情日记
英文日记
成长日记
日记一则
雷锋日记
青春日记
养蚕日记
日记题材
周末日记
环保日记
假期日记
校园日记
感恩日记
生日日记
开心日记
搞笑日记
节日日记
包饺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