篇一:雨天的故事作文
作者:燕子翼,朔城区五中287班
我喜欢雨。喜欢春天的雨。因为它如牛毛一般细,滋润着万物复苏;喜欢夏天的雨,因为它迅疾猛烈,从不拖泥带水;喜欢秋日的雨,因为它既有春雨的优柔寡断,又有夏雨的磅礴气势;喜欢冬天的雨,因为它常伴着片片雪花下落。
——题记
春天的雨,常常是丝丝牛毛般的下落,雨中的一切景物都富有诗意,雨中的行人也不例外,它好像是怕打扰到人们休息,总静悄悄的来,又静悄悄的走,唯一留下的就只有路上一个个浅浅的水洼以及被浸湿的泥土和道路。
我喜欢不拿伞在春雨中来回穿梭,不担心被淋湿,也不担心会被一个突如其来的雷吓的慌了神,只是独自在雨中悄无声息地走着,在路上留下个个脚印。
夏天的雨,常常如天公发了怒要严惩世间的万物似的,猛烈、磅礴。它在下之前,还会吱个声儿,通知一下马上就要下雨了,不像春雨的来临让人没有丝毫防备。这时人们就会埋怨起来:“又要下雨了。”夏雨中的行人无外乎是有事着急,不然谁会傻不拉几的专门出去淋雨呢?
我喜欢在夏雨中自由漫步。不担心会被淋成“落鸡汤”,即使淋成“落鸡汤”也无妨,我觉得这是我的一种释放压力,缓解压力的方式。迅猛的雨势把堵塞在我胸口的烦闷、忧郁都冲刷走,冲到它“片甲不留”为止。
秋天的雨,柔中有刚,刚中带柔,在古人的诗中,常与落叶表达忧郁的思绪,再配上天气凉爽,漫步在雨中,总感觉背后凉飕飕的,属实有柳宗元游小石潭的“寂寥无人,凄神寒骨,悄怆幽邃”之感。
冬天的雨,常常在下落过程中受天气影响,凝固成小冰珠落下,除了砸得有点疼痛之意以外一切都还好。
雨滴落下,是雨的故事。一场雨的来临,是属于每个人的雨天的故事。
篇二:我与雨的故事作文
作者:李珉,朔城区五中287班
雨是古代文人墨客经常所描绘的事物,有的表达出了满心欢喜,有的表达出了缠绵情思。有人借雨来表达自己积极向上的心境,也有人借雨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。对于我来说,雨就是我的知己,它会在我伤心时给我安慰,在我无助时给我力量,在我快乐时享受雨后泥土夹杂着鲜花的芳香……总之,雨使我乐观豁达。
我是一位十分注重感情的人,常常会因与亲人分别而哭泣。记得那年夏天,听说我一位要好的亲戚要从远方回来,我欣喜若狂。盼望着盼望着,那天终于到了,当接到她快到火车站的消息后,我迅速穿上衣服直奔车站,到了车站,我立刻就发现了她,并向她冲过去。我们虽然很长时间没有相见了,但没有感到一丝陌生,我们相互给了对方一个大大的拥抱。忽然,她哈哈大笑起来,并说:“你的衣服穿得好个性哟!”这时我才发现,我把外套前后给换位啦!“我这还不是为了早点过来接你吗?看把你乐得。”她笑得更加厉害了,不言而喻,这次的笑是不同于先前的,就这样我们边说边笑回了家。不知不觉她又要回她那里了,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啊!
“你要走了吗?什么时候再回来。”
“也许是明年吧!”
看着火车慢慢在行驶,望着越去的背影,我的眼泪流了出来,失魂落魄地回了家。望着窗外,雨渐渐下了起来,听着雨点慢慢降落的声音,我突然顿悟:“我为什么要为此而悲伤呢?现在的分离是为下一次的重逢而做准备,我不应该悲伤,应该乐观向上,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,努力学习,等她下次回来时告诉她一系列的好消息。”
雨停后,我游逛在公园里,望着青绿的树木,嗅着泥土的气息,感到神清气爽。
雨是我的朋友,是我的知己,是它,让我变得更加积极向上。
篇三:雨的故事作文600字
作者:陶佳琪,朔城区五中287班
窗外的柳树渐渐的换上了它新衣。远远望去,如同绿色瀑布飞流而下。一阵风吹过,蒙络摇缀,如同河面泛起的涟漪。无不显示着春天的到来,伴随而来的是那如油一样珍贵的春雨,这是大自然给它们的“油水”。——题记
在我的书房外面,种着一棵柳树,一排不知名的花簇和一颗小树苗。一场春雨可以使大地复苏,万物生长,而经历了那场春雨过后,我改变了对它的看法。
那天的下午,乌云密布,黄沙满天,窗外的柳条不停的与风盘旋。不久过后,第一场春雨如约而至。在春雨的洗礼下,柳条嫩绿的颜色,变得更加鲜明。我想着这场春雨过后,路边的植物就会变得更加茂盛了吧。
但是,当我将目光转移到那丛不知名的花簇时,我愣了,那丛花簇在雨水和风强压下,它们已破烂不堪。原来的它们虽然不及牡丹、月季那般鲜艳,但也有它们独特的芬芳。但是如今的它们不是残根半叶,就是随风摆动。当我灰心丧气时,那株小树苗出现在了我的眼前。
小树苗的嫩叶已被雨水打掉在地上,落入了浑浊不堪的泥水中。而它并不害怕风雨对它的强压,反而还挺直的树干,好像在和风雨说:“我虽不像柳树那样高大,也不像那丛花簇一样懦弱不堪。”但雨水仍不停地击打着小树苗……
雨停了,柳枝的嫩叶更绿了,那丛不知名的花簇已全部丧命于这场春雨中,小树苗虽在雨中顽强抗争,但最后也折命于此。
春雨虽有油一般的珍贵,但它也如同一场考验。在这之前,我以为春雨就如同对柳树那样,对待其他植物,使它们能长得更加茂盛。
可这次我明白了,春雨并不是大自然给它们的“油水”,而是一次考验,也证明了那句话“适者生存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