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大家都体会过来自陌生人的善意,有的印象深刻,有的或许已被遗忘在记忆深处。但相信你我在接受到善意的时候,内心都会闪过小小惊喜和丝丝暖意。
九年级转学到了住宿制的学校。一次周末放假回家,我拎着一个行李箱,行李箱不大不小也不重。当时我拎着行李箱准备出地铁,上行却没有电梯,我便停在楼梯口歇了歇气,准备一鼓作气将行李箱拎上去。这时,一位三十多岁戴着眼镜的斯文男士路过,见我不走,以为是行李箱太重,我一个学生拎着有难度,便说了一句:“我来帮你吧,小朋友。”
还未等我反应过来,他便已经拎着我的行李箱往上走了。我却待在原地,发愣了半天,才回过神来,连忙跟上他的步伐。很快就上完了楼梯,那位男士把行李箱轻放在地上,我还未来得及对他说声“谢谢”,他便独自匆匆的离去了。
这段回家路上的小插曲,我一直记在心中。这个小插曲让我感受到了隐藏在这座城市中的一份善意,也让刚来到这片新环境中的我少了一份孤独。
给予善意的人,或是率性而为,或是在有意识地贯彻一种美德,但无论是哪一种,都不妨碍我们所处的世界在悄无声息地诞生出隐隐绰绰的美好,哪怕并不为他人所发现,但正如惠特曼所说的:“从此我不再追求幸福,我自己就是幸福,凡是我遇见的我都喜欢,一切对于我而言都是可爱的。”
想起年幼同母亲一起住在上海时,那时候常会在放学路上看见一位卖麦芽糖的老人坐在路边。他的周围,充斥着五彩的霓虹灯和巨大的广告牌,然而——热闹是属于别人的,留给那位老人的,仅是一幅门罗可雀的凄凉景象。麦芽糖是一种很老的零食,比起口味多变,包装精美的糖果,一块块麦香满满的糖仿佛早已被人忘却了,无人问津是常态。而母亲却时常带着我一起去买来几块尝尝。
当落寂孤独的老人,被询问价格后露出意外的目光,再郑重其事地为我们包起一盒麦芽糖,那一刻,妈妈的“目的”便达到了——没有人想被无视,特别是当他年老,独坐在闹市的时候。
给予善意可以是做什么,也可以是不做什么。当课桌抽屉内发现一封匿名情书的时候,可以不用大肆宣扬,因为背后是一颗纤弱而狂跳的心。当同学迟到而被罚站的时候,可以不去嘲笑,因为或许他在赶来的路上已经摔了一跤。
当微小的善意流进裂缝,世界才会愈合。它像一块糖,哄好你我苦涩或无味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