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篇散文,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关东原野的美丽、丰饶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,抒发了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乡的眷念之情,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的铮铮誓言。
文章直接对着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、怀恋、眷念之情,并且将土地拟人化,以“她”而不是“它”相称,隐含将土地比作“母亲”的意思。这样的情感经过多次反复,像音乐的主旋律一样得到加强,自然会在我们这些读者的心里掀起重重波澜,极其强烈的共鸣。
本文饱含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、感恩,并要为之奋斗的激情。那一声声发自内心的呼唤与自己时时对故乡的回忆,再加上排比、比喻、拟人、呼告等修辞手法的运用,更增加了感情的强调,增添了内容的饱满度与感情的真挚度。
作者的感情表达不是空洞、抽象的,而是寄情于物,使自己的感情表达得贴切自然。例如作者选择了白桦林、蒙古狗、奔马群、红高粱、黄豆粒等东北特有的、有意味的意象组成叠印的一幅幅画面,展现在读者面前,给人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冲击,而作者的感情就寄寓其中。
总的来说,作者以倾诉方式的语言,抒发了“九一八”事变之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,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。